價值觀教育組

目標:

l   建立正確的價值觀: 幫助學生建立誠信、仁愛、尊重、責任感等核心價值,讓他們懂得分辨是非,作出正確的判斷。

l   培養良好品德: 透過德育活動,培養學生關愛他人、樂於助人、懂得欣賞和感恩的品德情操。

l   提升公民素養: 培養學生對社會、國家以至全球事務的關注,讓他們認識作為公民的權利與責任,並積極參與社區服務。

l   內化為個人行為: 鼓勵學生將所學的價值觀內化為自身的行為習慣,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。

重點

l   跨學科協作:價值觀教育不應只在生命成長課中進行,更應融入各學科中。例如:人文科/常識科:透過單元學習,探討環保、人權、社區服務等議題;語文科:閱讀與品德相關的故事,讓學生討論故事中人物的行為和價值觀;體育科:學習公平競爭和團隊合作精神。

l   多元化活動: 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,讓學生從體驗中學習。,例如:早會/週會: 透過老師或嘉賓的分享、短片播放、小劇場等,帶出特定的價值觀主題。

l   服務學習(Service Learning): 安排學生參與校內或校外的義工服務,例如探訪長者、為社區清潔等,讓他們體會助人為樂。

l   主題週或活動日: 圍繞特定價值觀主題舉辦一系列活動,深化學生的理解。

l   校園文化營造:在校園內張貼勵志標語,透過不同渠道讓學生分享,並鼓勵老師以身作則,成為學生的榜樣。

本組工作:

l   推動國民教育:根據教育局的指引,並與課程發展組共同合作,在校內共同推動和加強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,讓學生從小認識國家歷史、文化和發展,培養國民身份認同。

l   深化體驗式學習:發展更多元化的服務學習項目,並與社區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,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其中,並從中反思和成長。

l   善用資訊科技:利用電子學習平台,製作與價值觀相關的互動教材或短片,以更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學生傳遞訊息。

l   加強家校合作:定期與家長溝通,舉辦家長講座或工作坊,分享如何在家中培養孩子的品德素養,讓家校共同發揮教育作用。

校本價值觀教育框架

十二種首要價值觀及態度(校本版)

Top